脆弱拟杆菌
概述对人体的影响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参考资料 专题
中文名称 | 脆弱拟杆菌 |
---|---|
中文同义词 | 脆弱拟杆菌 |
英文名称 | Fragile bacteroides |
英文同义词 | Fragile bacteroides |
CAS号 | |
分子式 | |
分子量 | 0 |
EINECS号 | |
相关类别 | 菌类 |
Mol文件 | Mol File |
结构式 |
脆弱拟杆菌 性质
脆弱拟杆菌 用途与合成方法
概述
脆弱拟杆菌隶属于拟杆菌门,拟杆菌科,拟杆菌属。它的最初描述是从腹部溃疡导致阑尾炎的病灶部位所分离到的菌株,是革兰氏阴性非生孢的杆菌,不运动或以周生鞭毛运动,代谢类型为化能异养菌,能利用糖或蛋白胨,DNA 的G+C,摩尔含量为40%−55%。
对人体的影响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定殖在肠道的脆弱拟杆菌与宿主建立了互利共生的友好关系,是维持宿主健康必不可少的组分,尤其对于肥胖、糖尿病以及免疫性缺陷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前景。
生物学特性
脆弱拟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状、两端钝圆而浓染、有荚膜、无芽胞、无动力的专性厌氧细菌,能利用糖或蛋白胨。脆弱拟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分产肠毒素型和非产肠毒素型,最常见的毒力因子是脆弱拟杆菌肠毒素( Bacteroides fragilis enterotoxin,BFT),共有bft-1、bft-2 和bft-3三种基因型。
致病性
脆弱拟杆菌是哺乳动物肠道正常定植的细菌,然而当机体某一部位受损或预先有病理改变时,脆弱拟杆菌易位成为机会致病菌。在人的结肠中,脆弱拟杆菌只占正常菌群的1%左右,而引起的感染占全部厌氧菌感染的60%−90%,常见于软组织感染、腹部脓肿、菌血症等病例中。脆弱拟杆菌脑膜炎相对少见,儿童中该类病例大多数为早产儿或新生儿,一般与腹腔感染、慢性中耳炎和心脏疾病相关。2000年,Brook等对22 例腹部脓肿患者病灶的微生物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需氧菌以及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占77%,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占18%,需氧菌占5%,其中脆弱拟杆菌是引起感染最常见的厌氧菌。2007 年Lassmann 等研究了梅约诊所1993−2004 年由厌氧菌引发的菌血症病例的发展态势,得出该病的患病率随着时间递增,且脆弱拟杆菌是从致病部位分离到的最常见的微生物。此外,研究表明脆弱拟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以及宿主的腹泻症状有关。有研究指出,脆弱拟杆菌肠毒素可能有致肿瘤作用。
参考资料
脆弱拟杆菌为专性厌氧菌,通常为共生菌,为正常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同样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可导致腹腔内脓肿的形成,参与90%的厌氧菌腹腔感染,该菌可通过手术、一些疾病或外伤播散至血流或病变周围组织引起感染,脑膜炎病例少见。脆弱拟杆菌对青霉素耐药,耐药机制主要是β内酰胺酶的产生。通常该菌对甲硝唑、碳青霉烯、替加环素,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一些头孢菌素敏感。对于该菌引起的脑膜炎,通常应用三代头孢进行治疗,甲硝唑因其具有很好的抗脆弱拟杆菌活性,且能够很好的渗透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脓肿,亦为治疗的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 PallitschK, Rogers M P, Andrews F H, et al. Phosphonodifluoropyruvateis a mechanism-based inhibitor of phosphonopyruvate decarboxylase fromBacteroides fragili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17.
[2] Ganeshalingham A, Buckley D, Shaw I, et al. Bacteroides fragilis concealed in an infant with Escherichia coli meningitis.[J]. Journal of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2014, 50(1):78-80.
[3] Levinson W. Review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immunology.[M]. McGraw-Hill Medical ;2008.
[4] Cynthia L. Sears. 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fragilis: a Rogue among Symbiotes[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9, 22(2): 349–369.
[5] 冯淑贞等.脆弱拟杆菌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 2015, 42(7): 1366−1371.
[6] James H.Jorgensen, Michael A. Pfaller (主编),王辉等(主译).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第11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