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戊烯,英文名:Cyclopentene,CAS:142-29-0,化学式:C5H8,分子量:68.12,密度:0.771g/mLat 25°C(lit.),熔点:−135°C(lit.),沸点:44

   2024-10-31 0
导读

142-29-0 询问环戊烯(Cyclopentene)CAS: 142-29-0;10016-46-3化学式: C5H8var 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it

142-29-0

环戊烯(Cyclopentene)

CAS: 142-29-0;10016-46-3

化学式: C5H8

var 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item(0);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www.chembk.com/assets/js/qrcode.min.js";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head.appendChild(script); } () { var url = window.location.href; var qrcode = new QRCode(document.getElementById("qrcode"), { width: 200, height: 200, useSVG: true qrcode.makeCode(url); } 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的液体。熔点-135.076℃。沸点44.2℃。相对密度0.772。折射率1. 4225。闪点-50℃。液体黏度0.2mPa.s(50℃)。表面张力16.OmN/m。着火点385℃。爆炸极限(20℃,O.lMPa)3.4%~8.5%(体积)。临界温度233℃。临界体积0. 276mL/g。临界压力4.64MPa。溶于乙醇、乙醚、苯及石油醚,不溶于水。

制法
  1. 最早曾用环戊醇在380~400℃下,用氧化铝为催化剂进行气相脱水制取。
  2. BASF-ErdOchemie法  以石油裂解的副产C5馏分为原料,经加热,使其中的环戊二烯二聚成双环戊二烯,用N-甲基吡咯烷酮抽提出来,再经裂解成环戊二烯,通过选择加氢成环戊烯后,加进含环戊二烯的物料中,再经抽提、蒸馏及分馏,得环戊烯和异戊二烯。
  3. Bayer法  C5馏分经热处理,得双环戊二烯,再经解聚成环戊二烯。最后经催化加氢而成环戊烯。使用钯系催化剂,Cr或Ti为助催化剂,Li-Al尖晶石为载体。
  4. IFP法  为法国石油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催化剂进行上项操作制取环戊烯的方法。催化剂由Cd2 Ti- (OC6 Hs)2和Li(t-Bu0)3 AIH构成,转化率99. 99%,选择性97%。
用途

大量用于制造聚环戊烯橡胶。也用于制取环戊基苯酚(消毒剂)、环醛、环戊二醇等。

安全性
  • 本品强烈刺激皮肤和黏膜,误入眼中会引起角膜浑浊,口服后会引起胃肠剧痛和恶心呕吐。老鼠经口LD5024g/kg。生产车间及实验室均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具。蒸馏操作不得蒸干以防爆炸。
  • 本品用金属桶盛装,贮存于易燃品仓库内,保持通风良好,防晒,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轻装轻卸,避免破损。
中文名 环戊烯
英文名 Cyclopentene
别名 環戊烯
环戊烯
环戊烯-GCS
英文别名 NSC 5160
Cyclopenten
Cyclopentene
1-Cyclopentene
Cyclopentene, tech.
CYCLOPENTENE, STAB.
Cyclopentene [UN2246]
[Flammable liquid] UN2246
CAS 142-29-0
10016-46-3
EINECS 205-532-9
化学式 C5H8
分子量 68.12
InChI InChI=1/C5H8/c1-2-4-5-3-1/h1-2H,3-5H2
InChIKey LPIQUOYDBNQMRZ-UHFFFAOYSA-N
密度 0.771g/mLat 25°C(lit.)
熔点 −135°C(lit.)
沸点 44-46°C(lit.)
闪点 <−30°F
水溶性 immiscible
蒸汽压 20.89 psi ( 55 °C)
溶解度 水: 在25 °C时可溶0.535g/L
折射率 n20/D 1.421(lit.)
存储条件 0-6°C
稳定性 稳定。高度易燃。与强氧化剂不相容。冷藏。
敏感性 Air Sensitive
外观 固体
比重 0.771
颜色 Colorless
BRN 635707
物化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 溶于乙醇、乙醚、苯及石油醚,不溶于水。
危险品标志 F - 易燃物品

Xn - 有害物品

风险术语 R11 - 高度易燃。
R21/22 - 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6/37/38 -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65 - 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损伤。
R67 -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R52/53 -
R38 - 刺激皮肤。
安全术语 S9 - 保持容器置于良好通风处。
S16 - 远离火源。
S26 -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3 - 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发生。
S36 -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S62 - 若吞食,切勿催吐;立即求医,并出示其容器或标签。
S61 -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S36/37 -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46 3/PG 2
WGK Germany 3
RTECS GY5950000
FLUKA BRAND F CODES 10-23
TSCA Yes
海关编号 29021990
Hazard Class 3
Packing Group II
上游原料 环戊二烯 双环戊二烯 环戊醇
下游产品 2-丙烯基-3-甲基-4-羟基-2-环戊烯-1-酮 雷米普利 氯氨酮相关物质A 1,2-环氧环戊烷 乙基环戊烯醇酮 环戊基甲醇 异丙环戊烷

142-29-0 - 性质

可信数据

无色、有刺激性的液体。熔点-135.076℃。沸点44.2℃。相对密度0.772。折射率1. 4225。闪点-50℃。液体黏度0.2mPa.s(50℃)。表面张力16.OmN/m。着火点385℃。爆炸极限(20℃,O.lMPa)3.4%~8.5%(体积)。临界温度233℃。临界体积0. 276mL/g。临界压力4.64MPa。溶于乙醇、乙醚、苯及石油醚,不溶于水。

最后更新:2024-01-02 23:10:35

142-29-0 - 制法

可信数据
  1. 最早曾用环戊醇在380~400℃下,用氧化铝为催化剂进行气相脱水制取。
  2. BASF-ErdOchemie法  以石油裂解的副产C5馏分为原料,经加热,使其中的环戊二烯二聚成双环戊二烯,用N-甲基吡咯烷酮抽提出来,再经裂解成环戊二烯,通过选择加氢成环戊烯后,加进含环戊二烯的物料中,再经抽提、蒸馏及分馏,得环戊烯和异戊二烯。
  3. Bayer法  C5馏分经热处理,得双环戊二烯,再经解聚成环戊二烯。最后经催化加氢而成环戊烯。使用钯系催化剂,Cr或Ti为助催化剂,Li-Al尖晶石为载体。
  4. IFP法  为法国石油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催化剂进行上项操作制取环戊烯的方法。催化剂由Cd2 Ti- (OC6 Hs)2和Li(t-Bu0)3 AIH构成,转化率99. 99%,选择性97%。
最后更新:2022-01-01 10:38:23

142-29-0 - 用途

可信数据

大量用于制造聚环戊烯橡胶。也用于制取环戊基苯酚(消毒剂)、环醛、环戊二醇等。

最后更新:2022-01-01 10:38:23

142-29-0 - 安全性

可信数据
  • 本品强烈刺激皮肤和黏膜,误入眼中会引起角膜浑浊,口服后会引起胃肠剧痛和恶心呕吐。老鼠经口LD5024g/kg。生产车间及实验室均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具。蒸馏操作不得蒸干以防爆炸。
  • 本品用金属桶盛装,贮存于易燃品仓库内,保持通风良好,防晒,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轻装轻卸,避免破损。
最后更新:2022-01-01 10:38:24

142-29-0 - 简介

以下是关于环戊烯的性质、用途、制法和安全信息的介绍:

性质:
1. 环戊烯具有芳香气味,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2. 环戊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
3. 环戊烯分子为五元环形结构,具有弯曲构象,导致环戊烯有较高的应力。

用途:
1. 环戊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常用于制备诸如环戊烷、环戊醇、环戊酮等化合物。
2. 环戊烯可用于合成染料、香料、橡胶和塑料等有机化合物。
3. 环戊烯还用作溶剂和萃取剂的成分。

制法:
1. 环戊烯常通过烯烃的环加成反应制备,例如通过丁二烯的裂解或戊二烯的氧化脱氢等方法。
2. 环戊烯也可通过烃的脱氢反应或环戊烷的脱氢环化等方法制备。

安全信息:
1. 环戊烯为易燃液体,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产生爆燃。
2. 环戊烯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需注意防护。
3. 使用环戊烯时需保持良好通风,避免吸入其蒸气。
4. 环戊烯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最后更新:2024-04-10 22:29:15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文库
  • wenk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文库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wenku原创作品,作者: wenku。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unshiji.cn/wenku/show-137000488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ww@yunshiji.cn。